作為空間的設計者,或者情節(jié)的策劃人,在空間與空間,或情節(jié)與情節(jié)之間,我們需要給予‘暗示’與‘過渡’充分的關注。
檀院是從容的,是扎根于越地性靈文化之下的一種“雅”,是“淡而有味”。它不是無機的視覺游戲,而是越地文化在這個時代的自然呈現。
檀院的主入口空間一改傳統對正布局轉而采用更加純粹的建筑語匯和手法,通過對光影及高對比材質的組合,利用有限的進深空間塑造出別有韻味的半室內空間。
隨著時間的變化,墻面與天井的光照通過涌泉水景的反射也會出現各種戲劇化效果。靜待夏夜晴空時,月和疏影上東墻。
檀院于形色的表達是克制的,色彩上主要是黑白灰的關系。紹興自古尚黑。地面顏色的深沉讓所有的立面具有漂浮感。
前庭空間簡潔,有序。水景分為動靜兩部分,入口小水面跌水嘩嘩有聲,主步道兩側大水面又靜若處子,最大限度放大整體空間。人行水上而影映其中。
我們試圖從另一個角度闡述設計師對于傳統地域文化的解讀,使用景觀來鏈接當代現實和傳統情懷。
后場空間作為還原未來生活場景的場所,整個空間采用自由式布局,長廊,茶亭,碎石,綠島以及自然水面,圍繞自然主題,巧妙借用墻外山景,與水岸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奇松巨石,借用建筑空間的對稱感,將景墻延伸穿插,形成高低層次的進深空間。奇松半露,巨石橫臥,此水雖枯神未枯。望墻上疏影,品一茗熱茶。
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